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1961年,毛主席为周总理举行欢迎宴席,至餐厅时主席突然愤然离去

2025-11-23 新闻动态 108

1961年10月,毛主席、朱老总、刘少奇等领导一块儿去北京机场迎接一位重要的人物,这位人,就是我们亲爱的周总理。

那会儿,周总理刚在苏联跟一帮专家争辩得挺激烈,毛主席他们亲自去机场迎接他。那天正是中午,工作人员提醒毛主席,说领导们还没吃饭呢。

于是毛主席笑着说:“我请大家吃饭,每人一碗面,然而我们的大功臣总理的面得多放点油水才行!”

就这样,大家欢欢喜喜地走进了饭店,但刚一进门,毛主席就气得转身走人,这一举动,显示出领袖们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度难关的坚强信念。

“每人一碗面”,在那个时候算是个破天荒的事了。刚刚结束在苏联的艰难谈判,毛主席就用这个方式,表达对战友们的慰问和关心,显得格外温暖。

毛主席一踏进餐厅,看到眼前的情形,顿时愣住了。原本吩咐的几碗素面没见着,反倒是一大桌“还算对得起”的菜肴,明显不在他预期的范围内。

毛主席一脸阴沉,毫不犹豫地转身朝外走去,直接上了自己的车。其余的领导同志见状,也都不敢再坐下吃东西,纷纷起身走出了餐厅。

那会儿,毛主席脸色阴沉,明显生气,原因跟当时中国的环境脱不了关系。1959到1961年之间,中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自然灾害。

从1959年春天起,河北、黑龙江等地遇到了特别严重的春旱,紧接着,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等20多个省份也相继遭遇了严重的旱灾。

这场干旱逐步蔓延开来,最终变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旱情,成了百年未见的重大自然灾害。

在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粮食产量大大缩水,很多人都没东西吃,为了填饱肚子,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捕野兽、挖野菜、摘树叶、剥树皮……,甚至连用来喂牲口的玉米秸秆、小麦秆和麦麸都被磨成粉,做成窝头。

更让人心碎的是,某些地区连这些替代品都没有了,大家只得吃“观音土”,这种土既没有营养还难以咽下,可是在极度饥饿的折磨下,只能靠它来充饥。

在这样紧迫的局势下,毛主席和中央的其他领导们都急得直跳脚,他们不仅想尽办法帮灾区老百姓渡过难关,还身体力行,大大削减了自己的日常支出。

到了1960年底,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从1961年1月1号开始,我不吃猪肉和鸡了,就吃米饭、青菜,再加点油盐就行了。”

那一年,毛主席已接近七十岁,作为一个高龄的人,长时间缺少蛋白质的摄入,对他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间一长,毛主席的身体逐渐显现出些状况,脸色变得蜡黄,身上也开始浮肿。

一次,周总理来中南海找毛主席谈工作,刚看到毛主席的身体状况,顿时心里揪得慌,急得不得了。

周总理略微平复了下心情,劝毛主席要多留意身体状况,即使在艰难时期,也要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可毛主席一听就没多想,直接拒绝了。

其实,不光毛主席一个人这样节约,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一省再省,吃穿方面都非常俭朴,日常用的东西都不舍得随便换新。

有一天,周总理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正巧看到秘书在给毛主席揉搓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肿胀的双腿。

周总理赶紧放下手里的文件,快步走到毛主席身边,关心地查看他的腿状况,然后又问秘书关于具体的情况。

秘书有点结巴地说:“起初主席只是不吃肉,后来又不吃荤油,现在连主食的量都少了不少,工作那么忙,整天靠炒青菜维持,怎么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毛主席就打断了他。

周总理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苦苦劝说:“主席,您的决心我清楚,可这样下去,您的身体怎么扛得住?全国人民还得靠您呀!”

毛主席摇摇头,答道:“人民还吃不饱,我怎能放心呢!现今全国有那么多娃娃在长身体,可他们只能挨饿,我心里怎么能踏实?”

周总理脸上突然激动起来,说:“主席,娃娃们当然重要,同志们也重要,但您也不能少啊,要是您倒下了,全国人民怎么过日子!”毛主席觉得没必要再扯这个事,就赶紧换了个话题,开始谈工作上的事。

毛主席那次请客吃饭,之所以“拂袖而去”,是因为他信奉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不能搞特殊。

毛主席觉得,党里有铁一般的纪律和钢铁般的规矩,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得以身作则,去坚持和维护这个标准。要是“上面”的人不遵守,那“下面”的人就会跟着乱套,搞得一发不可收拾。

那三年困难的日子里,不只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几乎所有中央的领导们都挺身而出,严于律己,同百姓一块儿吃苦受累。

邓公在调研某市的时候,接待的标准是二荤二素四菜一汤。工作人员都知道邓公喜欢喝点东西,于是在他面前放了一小盅茅台酒。

邓公没有碰那一小盅酒,只是把它轻轻推回了饭桌正中。等到起身离开时,他按当时的市价,把一元钱悄悄压在了饭碗底下,举止间尽显风采。

陈云同志去某省检查的时候,走进饭厅一看,桌上竟然摆着七八盘荤菜,这和规定的“四菜一汤”标准完全不一样,真是出乎意料。

陈云没说话,只是把一小盘素菜搬到自己面前,又盛了一点米饭,默默地吃完。这一幕,让陪同的省委同志感到挺尴尬的。

这些看起来挺冷漠的举动,其实反映了那个年代领导人的自律作风和坚决信念。领袖们的自律不仅在当时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还鼓舞着全国人民一同迎难而上。

1961年除夕那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搞了个特别的聚会,当时正是那些专注于原子弹研发的科学家们聚在一起,一起迎接这个意义非凡的夜晚。

主持宴会的周总理说:“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已经一年多没吃过肉了!”

看着面前那碗色泽鲜亮的红烧肉,科学家们的眼眶都湿润了,热泪夺眶而出。这盘看似普通的菜肴,此刻却仿佛肩扛千斤重担,没人舍得夹起筷子,大家都陷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中。

当时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站起身来,把自己碗里的红烧肉全部拨到科学家的碗里,情绪激动地说:

大家得抓紧时间搞出原子弹,要不然,我这外交部长在国际舞台上就难以撑得住,脊梁会弯,底气也会不足!

被激励的科学家们纷纷自行唱起国歌,个个脸上都带着那份坚决的表情。到了1964年10月16日,那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从此中国人民的脊梁变得更加刚硬了。

毛主席那次转身离去的背影,也许正是他们那一代人能够团结亿万心灵,在艰苦岁月中打造民族脊梁的关键所在。

如今生活富足,那些领袖们会拒绝一顿丰盛饭菜的“小事”,依旧在告诉我们:和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永远不能忘记。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