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意昂体育介绍 92
"3.8万的手链即将涨到5万多,现在不买就亏了!"最近走进黄金珠宝店的顾客,几乎都会听到这样的推销话术。当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相继宣布一口价黄金最高涨价40%时,许多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黄金本身升值了,还是商家在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暴涨的数字背后
走进北京王府井的周生生专柜,销售人员正忙着向顾客解释:"这款27克的五帝钱手链马上要从38600元涨到53800元,相当于每克从1429元跳到近2000元。"这并不是个例,周大福工作人员明确表示,10月起部分畅销款涨幅将达30%-40%。
更惊人的是,这已是周大福年内第二次调价。3月份故宫系列吊坠就从2380元涨到2580元,涨幅近10%。而老铺黄金8月刚完成5%-13%的价格上调。在这些光鲜的涨价公告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这些涨幅远超同期金价实际涨幅。
品牌溢价VS实际金价
让我们看看赤裸裸的数字对比:周大福的金价从1月836元/克涨至现在1098元/克,涨幅约31%。而其一口价黄金同期涨幅却达到了40%,部分产品单价甚至高达2000元/克,是国际金价的近4倍!
投资金条的消费者会发现,同样重量的黄金,在银行购买可能只需支付不到10%的工费。而品牌珠宝的"一口价"模式下,工费、设计费和品牌溢价被模糊地打包在一起。以7.8克的金珠锁骨链为例,品牌涨价后每克约1243元,比同期金价高出近15%。
谁在为品牌溢价买单?
商家给出的涨价理由总是冠冕堂皇:设计成本上升、工艺改进、原材料涨价。但细究起来,这些解释往往站不住脚。同样的黄金原料,在投资市场与珠宝柜台之间,价格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鸿沟?
消费者支付的不仅是黄金本身的价值,更是品牌精心营造的"情感价值"。结婚必须买周大福、传承首选老铺黄金...这些消费心智的建立,让品牌有了收取高额溢价的底气。更讽刺的是,越是在金价上涨期,商家越会制造"现在不买更贵"的焦虑,促使消费者在恐慌中买单。
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投资属性又有消费属性。但当我们把黄金首饰当作投资品时,往往忽略了其惊人的品牌溢价。下次走进金店前,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买黄金,还是在为品牌故事付费?真正的财富保值,或许需要更理性的消费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