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月影灯光下,一纸千秋 ——我与皮影戏的静夜之约

2025-07-23 意昂体育介绍 58

仲夏之夜,月光洒在小镇斑驳的青石板上,蝉声在巷子深处悠远起伏。我独自漫步,避开白日的喧嚣,在一盏灯火微黄的老宅前驻足。宅子门前挂着一块斑驳木牌——“影戏馆”。推门而入,仿佛进入了时光的缝隙。

屋内光影交错,一面白幕悬在正中,灯光从幕后亮起,一只老鹰振翅而飞,一位将军跨马而来。细腻的剪纸轮廓在光下宛如灵魂附体,操纵皮影的老人手法娴熟,左推右拉之间,便牵动起一出古老的传奇。

“你是第一次看皮影吧?”身旁一位老者低声问道。我点头。他微微一笑:“这一张张牛皮后头,可藏着千百年的故事呢。”

光与影之间,凝固的传说

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以兽皮为材,将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剪刻于皮上,配合灯光与音乐,借光影投影于幕布,讲述千古流传的故事。

在那方方小小的舞台上,是“影”的世界,也是“魂”的世界。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皮影,一边说唱对白,配以唢呐、锣鼓等传统乐器,让一场场戏活色生香。

皮影戏的精妙,不只在于手艺,更在于灵魂。它不是冷冰冰的工艺展品,而是活的戏曲、动的情感,是老艺人一生倾注的心血和智慧。一张皮,数百刀;一段戏,千百练。那光影里走出的,不仅是人物,更是文化的回响。

(图 人物皮影戏)

一张牛皮,几代匠心

皮影的每一个角色,都要经过制皮、画样、雕刻、染色、上油等多道工序,方能登台演绎。而每一道工序,都藏着匠人的心事和汗水。

我曾在一家非遗工坊见过一位老匠人雕刻皮影。他拿着一把小刀,眼神专注如僧入禅境。每一刀落下,形与神俱现。他告诉我:“这刀不是刻皮,是刻故事,刻人物性格。刻得准,戏就活了。”

这样的“活”,不是炫技,而是一种时间沉淀下来的灵动与克制,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手艺哲学。

灯火背后,是谁的青春不老

如今,皮影戏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娱乐形式,但它从未真正退出舞台。

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它,学习它。有人用皮影演绎《哈利·波特》、《三打白骨精》;有人在音乐节用皮影配合电音制作“新民艺秀”;还有人把皮影元素带进动画、时装、装置艺术中,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图 三打白骨精皮影戏)

我曾看过一个女孩在小剧场演出皮影版《牡丹亭》。当杜丽娘走出庭院,衣袂翩翩,轻声吟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台下许多观众都悄然落泪。她说:“我是在为光影中那些沉默的匠人发声。”

而这份薪火相传,正是非遗的意义。

一纸千秋,影里江山

皮影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部民间史书。它记录的,不只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更是百姓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是中国人世代流传的温柔与坚韧。

每一次灯光亮起,每一个影子跃然幕上,那些静默的皮影便拥有了生命。而看戏的人,也总能在那幕布之后,看见自己。

皮影戏,是光影,是剪纸,是戏剧,更是一种生活的温度和民族的魂魄。

只要还有一盏灯、一面幕、一双手、一颗心,皮影戏就会在夜色中永不熄灭,继续讲述属于中华大地的万千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 陈芝好、杜昊熙、朱志博)责任编辑:韩璐(EN053)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