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新闻动态 190
最近,国际军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印度尼西亚计划从中国采购总值约9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42架歼-10战机、20余艘舰艇及配套导弹系统。 这笔订单若落地,将成中国军工史上最大规模军售,更引发猜测:印尼是否要成为“第二个巴基斯坦”?
这场交易的特别之处在于,印尼并非零散采购,而是直接引进了整套“海空一体化”作战体系。 从空中的歼-10战机,到海面的护卫舰、导弹艇,再到水下潜艇和岸基反舰导弹,中国提供的是一站式国防解决方案。 对拥有1.7万个岛屿的印尼来说,这种打包式采购能彻底解决其长期面临的装备兼容性难题。
印尼军方此前装备堪称“万国牌”,美制F-16、俄制苏-30、法国“阵风”战机挤在同一个机库,导致后勤维护成本暴涨。 数据显示,印尼每年国防预算的23%消耗在多国装备的维护上,近三成设备因零件短缺处于瘫痪状态。 这种混乱局面让印尼军方苦不堪言。
促使印尼转向中国的关键节点,是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 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歼-10CE战机和霹雳-15导弹,在8分钟内击落8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法制“阵风”战斗机。 这场实战让印尼重新评估了原本与法国签署的81亿美元“阵风”采购计划。
印尼副防长道凡托直言,歼-10在实战中的表现是决策的重要依据。更吸引印尼的是性价比:二手歼-10B单价约3800万美元,不足法国“阵风”新机的三分之一。 对于2026年国防预算仅113亿美元的印尼来说,中国装备成了唯一买得起且靠得住的选择。
这份采购清单的细节凸显了印尼的战略意图。 7艘053H3型护卫舰将部署在马六甲海峡执行巡逻任务;3艘039A型常规潜艇配备AIP系统,可在水下潜伏20天;10余艘022型导弹艇采用隐身设计,能以50节航速发动“蜂群攻击”。 这些装备与中国提供的指挥系统整合后,可形成“战机侦察、导弹饱和打击”的立体防御网。
与西方军售附加政治条件不同,中国承诺提供“无捆绑”的技术支持。 中方企业将在雅加达建立备件库并派驻技术团队,甚至同意为印尼升级二手装备,如将护卫舰的海红旗-7导弹更换为更先进的红旗-16系统。 这种全程服务模式,彻底解决了印尼对西方可能断供的担忧。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多次强调要建立“群岛三叉戟之盾”防御体系,主张“不依附任何军事联盟”。 而中国军贸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恰好契合这一战略。 此前美国曾以人权问题暂停对印尼F-16的零部件供应,法国在“阵风”谈判中试图限制印尼的装备部署范围,这些经历让印尼坚定了“向东看”的决心。
尽管印尼同时保留了与法国、土耳其等国的军购合同,但分析指出,这种“多线下注”本质是平衡策略。 印尼采购的歼-10型号为二手歼-10B,而非巴基斯坦装备的最新歼-10CE,也透露出其试探性态度。 不过,一旦印尼适应中国装备体系,后续很可能像巴基斯坦一样形成路径依赖。
这场交易正在搅动东南亚防务格局。 泰国、马来西亚已开始评估采购中国装备的可能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国首次向地区大国输出完整作战体系,意味着其军工产业从“性价比供应商”升级为“战略级合作伙伴”。 这种转变正在重塑西方长期垄断的国际军贸规则。
对于印尼而言,选择中国装备不仅是国防升级,更是地缘战略的重新定位。 随着澳大利亚通过AUKUS获得核潜艇,菲律宾加强与美军合作,印尼需要确保自身在潜在冲突中不被“卡脖子”。 中国提供的不仅是不间断的装备支持,更是一个不受制于人的安全承诺。
目前,印尼国防部长已确认歼-10战机“不久将飞抵雅加达”,专项采购资金也获批准。 这笔订单的推进速度远超寻常军贸项目。 随着中国技术团队进驻印尼,两国军事合作正从单纯的装备买卖,迈向训练体系、战术开发、联合演训等更深层次的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