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新闻动态 186
从“通缉犯”到“联合国讲台”,有人只用了不到一年。2024年12月8日,他进了大马士革;2025年9月25日,他在联大发言;2025年10月16日,他又坐进了克里姆林宫。这个人,朱拉尼。更刺激的是:他刚刚在纽约拥抱欧洲、与特朗普合影,转头就飞莫斯科找普京。他到底想干什么?是投向俄罗斯,还是继续向西示好?是“求生姿态”,还是“复仇布局”?问题摆在这里,答案暂时不在台面上。
把时间线摊开,层层剥开这颗“洋葱”。2006年,他因路边炸弹被美军关过监狱;2017年,美国悬赏千万美元缉拿他;2024年12月8日,他兵不血刃进入大马士革;2025年9月25日,登上联大讲台。洗白动作一气呵成:美国取消制裁和悬赏,欧洲伸出援手,乌克兰还送了粮。期间他与马克龙交流,被法总统拍拍胳膊示意友好;会晤特朗普夫妇前,他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抛出一句“对抗ISIS不用依赖SDF”,既照顾美国面子,也递给土耳其人情;在联大,他与泽连斯基拥抱,宣布恢复外交,释放向欧洲靠拢的信号。普通叙利亚人盼的是电能稳定、学校能开、价格能降;外界看的是他到底站哪边。中国读者更关心一件事:这波走位,会不会让中东变稳,油价别乱跳,航运别添堵。
反转从“小道”里冒头。坊间“路边社”版本给出另一套剧本:朱拉尼承诺重启俄罗斯在叙的既有基地,还主动拿出叙西南库奈特拉省一个军事点给俄方;以重建军队为名,让俄罗斯带顾问、带装备入场;阿萨德的旧部交给俄方管理;各路武装,不是交枪,就是并入俄方管理,剩下的清理;俄方在叙行动不必层层请示叙政府。交换筹码也写得明白:俄罗斯要出手帮他对付以色列,目标指向戈兰高地,那是他的老家。前面的伏笔一下子对上了:他在联大对内塔尼亚胡的发言“认真聆听”,是在给自己贴上“温顺”标签;接受美媒采访时抛出“替代SDF”的话,是在同时安抚华盛顿与安卡拉;这一轮到莫斯科,是掀开底线,换取硬保。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亲美亲以”更像是避雷装,等牌够了再翻桌。矛盾瞬间顶格:以色列用空袭回应,土耳其盯着库尔德盘算,美国不想被拖下水,伊朗不会坐看戈兰被当成战场,莫斯科要评估代价与收益。火药味直冲鼻子。
表面又缓了缓。电话、特使、照会,繁杂动作铺开,像在给超速发动机降温。可几个卡点更棘手。第一,道义和红线。以色列把戈兰当自家后山,任何向南推进的俄叙联动都会触碰它的底线。第二,资源和时机。俄罗斯要兼顾欧洲方向的战场压力,中东再开一线意味着补给、情报、空海联动都得升级。第三,美国与选举季。特朗普想拉普京,也不想让以色列受伤,更不想在中东被重新捆住。突发障碍也摆着:阿萨德中毒的传闻继续搅动叙内部情绪,旧部疑虑增加,合作意愿下降;境内武装对“俄方统一管理”的设想不一定买账;土耳其对库尔德归属盯死,任何整编都得给安卡拉一个台阶;伊朗担心自身在叙阵地被边缘化,想要明确保证。分歧在加深,和解窗口在缩小。与此同时,10月19日,以色列以“哈马斯违反停火”为由重轰加沙,也门胡塞又有了“名义”,意味着红海航线可能再紧。对中国而言,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变量:能源价格的敏感度会增加,远洋航运的保险成本会抬头,区域工程项目的工期和安全评估都要重新核算。好消息是,叙过渡政府外交部长阿萨德·希巴尼放话,11月初将正式访华,这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矿业和交通重建带来合作想象,也把叙利亚接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可能性提上日程。坏消息是,没有安全,就没有重建;没有可持续的财政安排,就没有真正的复苏。一步走错,前功尽弃。
直说了,这套戏看着熟。台上举手投足都在说合作,台下每一句话都为下一步留路。有人说他会让叙利亚更稳,真会吗?今天向美欧点头,明天请俄罗斯压阵,后天还要在以色列的枪口前抢地盘,这份“全都要”的菜单像是艺术,又像高风险赌博。最矛盾的地方就在这里:一边强调反恐与重建,一边把战火可能引到戈兰;一边挤进国际场合争取认可,一边谈着不经授权的他国军事行动。按这个逻辑,只能夸一句“身手敏捷、转弯快”,可转弯太快也容易翻车。谁来为翻车付费?可能不是他,而是普通叙利亚人,是被抬高的油价,是被迫绕航的货轮。
问题丢给你:这场大棋局,到底是叙利亚的机会,还是全地区的新雷区?站在一边看,有人觉得“抱紧俄罗斯,趁机收复戈兰”;站在另一边看,有人认为“继续捆住美欧,换取喘息发展”。两条路都写着代价。你更认哪条?如果必须付出,会希望谁来承担?欢迎把想法写下来,别只骂人,给出你的方案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