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新闻动态 118
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前,在机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里面有两位特别的随从,其中一人,便是被誉为“护驾赵子龙”的警卫员陈龙。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军人一样,陈龙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只是很多人都不熟悉他。
实际上,在抗日战争中,他是东北勇猛的抗日将领,而在重庆谈判中,他忠心耿耿地保护着毛主席,43个日夜中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屡次救毛主席于水火之中,是国家的大功臣。
重庆谈判
抗战结束后,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站在对峙的两边。
国民党视我党为眼中钉,而我党则迫切想建立起和平、统一的国家。
自1945年伊始,国民党一直对我党进行武装打击,企图建立一党专政,国共两党之间剑拔弩张,许多人都害怕爆发内战,介时又是生灵涂炭。
国际方面,世界处于两极格局,美苏之间保持冷战的态势。美国对华的政策从“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企图利用蒋介石来控制中国的政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从1945年的8月起就连续给毛主席发了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作为共产党代表前往重庆进行谈判,美其名曰是为了国家的和平。
可实际上,蒋介石的算盘打得很好,他自然不是真的想要和平,只是想利用这次谈判为内战做准备。
在当时的形势下,举国上下都渴望和平统一,喊出和平口号的共产党自然多得民心,这样一来,国民党多少有些尴尬,对以后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影响。
在蒋介石心中,如果不铲除共产党,那么他想要的“和平”就不会存在,所以他要为争取内战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备。
他代表国民党率先提出进行和平谈判,可以为国民党争取良好的舆论。
此外,他想借机试探毛泽东是否真的会来,他断定毛泽东会因为凶险万分而不去谈判。
倘若毛泽东不出现,人们就会觉得他不是真心想和平相处的,这样的话,他发动内战就有了更好的理由。
若退一万步讲,毛泽东真的出现的话,蒋介石就可以趁机逼他交出解放区和军权,将共产党一网打尽。
有美国作后盾,蒋介石显然有恃无恐。
毛主席和我党人士不是不能洞察蒋介石的诡计,但经商讨后,毛主席还是决定起身前往重庆。
哪怕是入虎口,也要揭穿蒋介石的阴谋,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为应对国民党争取准备时间。
对于安全问题,毛主席做了最坏的打算,身边的许多人也都劝毛主席不要去,可毛主席决心已下。
著名诗人、毛主席的好友柳亚子听闻这一消息后,称赞毛主席这是“弥天大勇”。
亲自点将
我党方面的代表有毛主席、周总理、王若飞,在临行前,党内人士要选最勇敢、最机警、最忠诚的卫士保护他们。
那么到底谁能接此重任,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呢?毛主席对李克农说:“你们那里不是有个叫陈龙的吗?去个武的吧。”
陈龙是何人?他原名刘汉兴,出生于辽宁抚顺一个贫苦的家庭,饱受苦楚。
小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喜欢《岳飞传》、《杨家将》里面描述的英雄人物,从那时候起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要杀敌报国的种子。
中学毕业后,陈龙加入东北军,曾在吉林陆军军官学校受训,结业后,在军队中因表现优异,从一名普通士兵渐渐晋升到了连长,在牡丹江一带屡立战功,年仅22岁便升任团长。
陈龙
在抗日战争中,陈龙曾一枪击毙日军风岛大佐,率领部下歼灭日军两百多人。据说,陈龙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擅使双枪,能在晚上打灭数十米外的香头。
后来,陈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完成了思想转变。此后,他在东北抗日联军中任参谋长,多次重创日伪军,威名远扬,是抗联战争中的名将。
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往苏联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归国后担任中央社会部治安科长,负责打击汉奸、特务,并保卫我党人士的安全。
陈龙一向以勇敢、机智、忠诚著称,又有一身好武艺,让他来做毛主席的贴身护卫再合适不过。
毛主席主动提及他,也是早已听闻他的威名。
接到这个任务后,陈龙冷静镇定,临行前,他一直在思索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以及应对的方法,誓要用性命来保护毛主席。
他还去拜访了几位刚从重庆回来的战友,向他们打听重庆的情况,并在空闲的时间里练习枪法。
李克农把随身佩戴多年的左轮手枪送给了陈龙,并嘱咐他要好好保护毛主席。
陈龙向众人承诺,此次去重庆,必定时刻保卫主席到底,“主席不回来,我也不回来!”
就这样,在1945年8月28日这天,毛主席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乘飞机抵达重庆,随行的还有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此消息引得重庆全城轰动。
陈龙化名陈振东,以主席秘书的名义随行,从上飞机起,陈龙等人就贴身保护毛主席。
日夜守护
毛主席一行人抵达重庆当天晚上,蒋介石为了表示重视,特地盛情邀请毛主席等人到国民党官邸林园赴宴,美其名曰为他们接风洗尘。
当晚,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宴会厅内谈笑风生,气氛仿佛很是融洽。
在宴会厅旁有一个小厅子,陈龙、舒光才等毛主席的卫士在那里用餐,由蒋介石的侍卫官们陪着。
一众侍卫官听说陈龙是毛主席的秘书,不怀好意,有意刁难他。
一名官阶很高的侍卫官用浓重的浙江口音问陈龙:“陈先生气宇不凡,是哪里人?”
“东北人。”陈龙面无表情地回答道。侍卫官们皆惊讶不已,纷纷说道:“不对吧,毛先生可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他的秘书怎么会是东北人?”
陈龙反问:“几位先生都是浙江人吧?还都是奉化的?”侍卫官连连点头。
陈龙继续说道:“我猜是因为蒋委员长是浙江奉化人吧。我们这几个人来自五湖四海,没有一个是湖南人,和主席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我是辽宁抚顺的,龙副官和舒副官都是江西人。”
陈龙的话,无疑是在影射蒋介石任人唯亲,让在座的的侍卫官都哑口无言,略显尴尬。
侍卫官见陈龙面对刁难十分从容,便有意转移话题,并不断灌他的酒,想把他灌醉,从他口中套出有用的情报来。
不想,身为东北人的陈龙酒量很好,许多杯酒下肚仍神清气爽,反倒是几名侍卫官到最后不胜酒力。
蒋介石对于毛泽东的到来感到很是得意,他从未以平等之心看待过我党,视自己为君,共产党为臣,再加上自毛泽东到来前,他就密谋着要加害毛泽东。
这样一来,重庆谈判从一开始就不大顺利,和气只是表面现象,暗地里不知有多少黑暗的藤蔓正在生长。
吃完晚饭后,蒋介石盛邀毛主席一行人在林园内住下。
陈龙进入国民党为毛主席安排的房间时,将房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仔细检查了一遍,以了解是否有潜在的危险或是监听设备,确认没有危险后才让毛主席进入房间。
身边的人知道陈龙这位同志脾气不太好,但是内心很细腻,这份细腻便是保卫毛主席最好的武器。
当晚,毛主席像往常一样,要看一会儿书才能入睡,不想,林园官邸内突然停电。
陈龙知道重庆这个地方时常阴雨连绵,停电也是常有的事,但总统的官邸停电,还偏偏在谈判的时候,这不免不大正常。
陈龙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他让龙飞虎去找蜡烛,自己握紧手枪,站在毛主席,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这时,窗外闪过了几道手电的光,影影绰绰看见几个人朝这边走来。
陈龙警觉起来,大声喊道:“是谁?!”
那几个人在门外说:“报告!蒋委员长要来看望毛先生,”
陈龙望向毛主席,毛主席挥了挥手示意可以让他们进来,待蒋介石进来后,电灯又重新亮了起来。
陈龙明白了,蒋介石和他的手下是想给毛主席一个下马威,在心里暗骂了一声“卑鄙!”。
蒋介石提出要和毛主席单独谈谈,保卫人员都被清离,只有伪装成秘书的陈龙得以留下。他始终盯着对方的动向,时刻警惕着。
当晚的谈话不那么愉快,蒋介石走后,毛主席也睡下了。
在毛主席睡了之后,陈龙一刻也没有放松,和同事轮流值班,时刻保护着毛主席的安全。
陈龙不过是闭目养神,全然没有睡着,有一丝声响他立刻就能察觉,这让毛主席觉得很安心。
后来陈龙得知,蒋介石那一晚的确有意想扣押毛主席,也许是还有所顾忌,所以没有动手。
重庆谈判在8月29号正式开始,主要围绕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停止武装冲突、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等问题展开,可国共双方的谈判举步维艰,多日没有真正的进展。
毛主席等人得以摆脱蒋介石虚假的热情,搬到红岩村办公楼住宿,可危险还是很有可能随时降临。
国民党为了监视他们,在办公楼附近安插了许多暗哨和瞭望台,国民党若是真的要动手,每一扇玻璃窗都有可能被子弹打碎,所以,陈龙等人没日没夜都不敢放松戒备。
抵挡危险
重庆谈判过程中,国共双方之间在很多问题上都无法达到一致,一直僵持着,弥漫着火药味,而国际国内的局势瞬息万变。
毛主席知道自己走在钢索上,但大局当前,他还是保持着临危不惧的沉着姿态。
9月1日,为了庆祝《中苏友好条约》正式生效,苏联大使邀请毛主席参加鸡尾酒会,这是毛主席到重庆之后首次公开亮相。
在酒会上,很多人都与毛主席握手、向他敬酒,更有许多人特地赶来,想一睹这位敢于到重庆谈判的勇士的面目。
酒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苏联大使邀请毛主席上楼去参观,谁知道人们也纷纷涌上去。
这时,陈龙感到楼板一阵颤动,军人的警觉让他意识到有什么情况要发生。
周总理也感受到了楼板在震动,楼梯似乎随时都要塌下。
周总理给了陈龙一个暗示的眼神,陈龙领会,赶紧挤到毛主席前面,用一只手护着主席,另一只手推开众人,建议毛主席下楼。
待毛主席走下楼梯后,整个会场都在震动,人们开始骚动起来。
院子里被挤得水泄不通,好在陈龙发现了会场后面的一条小巷子,他护送毛主席等人到那条小巷子里,自己挡住人群,让毛主席能安全坐上开往红岩村的轿车。
看见主席坐上轿车后,陈龙才松了一口气。楼房的震动必定不是巧合,怕是国民党反动派做的手脚,好在陈龙这名护卫机警又冷静,抵挡住了欲来的风雨。
自从毛主席抵达重庆后,蒋介石的心腹不断出谋献策。
有人提议扣押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让谈判无限期地进行下去;有人提议干脆除掉心腹大患;有人怂恿戴笠尽早下毒手。
蒋介石知道,扣押、审问毛泽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考虑国内和国外的种种形势,一不小心就会捅了大娄子。
另一方面,蒋介石有他的自负,自认为手握四百五军队,即使把毛泽东放回去,自己也胜券在握。
他要做的就是拖住我党的一行人,以求给发动内战争取更多的时间。
陈龙及时获取了国民党中人决定花钱买凶,暗杀主席的情报,立即向上头汇报,采取了更严密的安保措施,并通过媒体公诸于众,使国民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到了10月初,毛主席等人在重庆已经待了一个多月。
周总理向国民党提出,毛主席在重庆已经待了很多时日,而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很难达到一致,所以决定让毛主席先返回延安。
见谈判很难有结果,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压力,国民党只好同意让毛主席返回延安。
10月8日这天,张治中为毛主席举行欢送晚会,就在那天晚上,外表颇似周总理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秘书李少石在红岩村附近被人刺杀身亡。
毛主席重庆谈判归来
张治中劝毛主席留在市区住宿,可其实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安全。
主席想返回红岩村亲自探查李少石中弹的真相,周总理叫来重庆宪兵司令张镇,用威严的目光逼视他,要他的车把毛主席送回去。
一路上,陈龙的左轮手枪枪口一直对着张镇。
陈龙等人最终把毛主席安全送回延安,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也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上签了字,历时四十三天的重庆谈判落下了帷幕。
在这四十三天里,担任守卫的陈龙一刻也没有放松。
他每天都要规划好毛主席出行的路线,登记来访的人,日日夜夜在毛主席身边都时刻警惕着,每天睡眠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眼睛里常布满红血丝,让毛主席感到心疼不已。
在毛主席登上飞回延安的飞机之际,还留在重庆的周总理握着陈龙的手,对他说:“这些天辛苦你了。”
陈龙回到延安后,从未送过礼的毛主席打破了先例,送给陈龙一块手表,并为他写下“忠心耿耿”这四个字。
陈龙因为其大胆心细,忠诚勇敢,被人称为“现代赵云”、“护驾赵子龙”。
陈龙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四十八年,但他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历史石碑上,该有陈龙的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