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新闻动态 141
这一场对话发生在2020年2月28日,地点是美国空军协会航空作战研讨会,北京时间那会儿中国刚刚经历完春节,世界局势尚未因疫情彻底变天,台下坐满了美国空军高官和业内人士。
主角是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马斯克,商业世界的“拆弹专家”,自带传奇色彩,从非洲闯到硅谷;汤普森中将,军工体系的老炮儿,几十年磨一剑,见惯了体制内的风雨。
时间线必须拉得足够清晰,马斯克1971年出生南非,他的创业路一波三折,1995年靠卖掉Zip2赚第一桶金,再到2002年SpaceX差点破产,靠着第四次火箭发射才绝地反击——每次失败都能翻盘,命硬得让人咂舌。
同一时期,汤普森在空军干了39年,2021年8月才退休,管过导弹、卫星、采购、项目管理,真正的“系统派”,他见证了美国军事现代化的每一步,手里握着的资源和信息也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时针拨到2019年,马斯克带着特斯拉去北京谈工厂选址,那年3月动工,10月试产,2020年1月第一批中国造特斯拉正式交付,一场生产力的奇迹在上海上演,这让他彻底刷新了对中国速度的认知。
汤普森的军旅生涯此时正值高峰,他和SpaceX在2018年敲定合作协议,开始重视私营企业的创新,军方和科技圈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军工和商业的边界被一再打破。
2020年2月的研讨会现场,汤普森直接问马斯克怎么看中美竞争,尤其是经济和军事这两条主线,马斯克的回答让全场安静下来——他说中国经济会达到美国的两倍甚至三倍,这不是预测,是结论。
他说到2019年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他还举了制造业、基础设施等例子,坦言美国经济建设原地踏步,容易被中国超越,话音落下,现场没人敢接话。
汤普森没放手,追问美国军事优势还能不能守住,马斯克说战争的基础是经济,必须激进创新,不然迟早会落后,他说中国科研投入大,美国要追上必须加速,商业圈没人比他更懂钱和创新的关系。
讲到无人机时,马斯克更是直言不讳,说未来的主宰不是有人战斗机,而是自主系统,无人机能减少伤亡,中国的彩虹系列无人机技术已经全球顶尖,美国的优势在缩小,十年内中国武器可能追上甚至反超。
这些观点根子里不是唱衰美国,而是基于他在中国的实地经历,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不到一年就交付新车,这种效率让他震撼,他说中国高铁和城市建设全球第一,这些都不是空话,是肉眼可见的现实。
马斯克还提到,中国有凝聚力,科学家数量全球最多,大家都拼了命地搞创新,这种集体奋进和压迫下的爆发力,是西方资本市场很难理解的,美国资本家看重短期利润,研发太烧钱,没人愿意投,而中国政府敢于大手笔投入AI和无人机。
科技趋势在悄悄变天,马斯克说得很直白,未来谁掌握AI和无人机,谁就能主导战争和世界秩序,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下了狠功夫,美国如果还只盯着眼前利润,霸主地位难保。
研讨会结束后,马斯克回到加州继续忙特斯拉中国业务,2020年7月他公开点赞中国基础设施高效,批评美国有自满情绪,上海工厂产量不断攀升,2021年出口欧洲超10万辆,SpaceX在2021年也完成了31次轨道飞行。
2022年,马斯克收购Twitter并更名为X,2023年个人资产突破2000亿美元,2025年xAI发布新模型,带动AI行业新一轮竞争,他的行动和言论一以贯之,始终推崇“颠覆式创新”。
汤普森2021年8月正式退休,获得国防部表彰,之后担任咨询顾问,参与太空政策制定,2023年出版回忆录,特意提到与马斯克的对话对他国防观念的启发,军方也在悄然加速变革。
美国空军2022年无人机预算增至20亿美元,响应了马斯克在研讨会上的警示,2023年中国GDP达17.7万亿美元,美国为25.4万亿美元,差距在缩小,制造业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中心”转型。
这一切都不是纸上谈兵,马斯克的观察和判断,背后是实打实的产业和科技变革,汤普森的追问和思考,是体制内焦虑的真实写照,他们的交集成了中美竞争下一个时代的缩影。
美国和中国在经济、科技、军工上的对立越来越公开,背后却是彼此对未来的深度焦虑,中美谁能掌握下一个十年,谁就能定义全球新秩序,这种对立让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2025年,全球格局依然在剧烈震荡,马斯克的那句“美国要靠激进创新才能追上中国”,像一根锚钉,把时代的焦虑牢牢钉在了现实之上,这话不是危言耸听,更像是敲响了一记警钟。
未来的答案悬而未决,中美的竞逐还远没到终局,所有人都只能在时代的巨轮里被裹挟着前行,谁也说不清,真正的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到来。
马斯克一番话让美国空军沉默:中国速度背后的创新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