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机器人产业迎爆发!万亿赛道谁主沉浮

2025-07-26 新闻动态 188

政策红利叠加产业订单,中国移动1.24亿订单点燃资本热情,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狂奔向商业战场。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唯一代表与领导人同台,释放出国家层面对产业的强力支持信号。几乎同时,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订单花落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这不仅是国内最大单笔订单,更标志着产业化进程正式起航。

资本市场迅速反应:中大力德、大丰实业强势涨停,长盛轴承单周暴涨18%,机器人板块单日成交突破263亿元。当政策红利与产业订单共振,一场重塑制造业格局的机器人革命已拉开帷幕。

01 政策红利:三重催化引爆产业浪潮

国家级战略背书

国务院新闻办高规格安排民营机器人企业代表亮相,传递出明确信号: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赛道。这并非孤立事件:

山东省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重点攻坚人形机器人创新平台; 北京、深圳同步出台具身智能三年计划,深圳规划培育超1200家相关企业; 工信部牵头制定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应用端标准,为产业化扫清障碍。

地方真金白银扶持

山东率先亮出“政策+资金”组合拳:

资本向整机厂倾斜

2025年上半年行业融资77起,超去年全年总和。6月整机企业融资数量环比翻倍,星动纪元、云深处等斩获近5亿元A轮融资。政策与资本的同步加码,为产业注入强心剂。

02 产业爆发:订单与数据验证商业化进程

标志性订单落地

中国移动1.24亿元采购项目成为行业里程碑,订单要求主机厂开放二次开发接口,推动产品从“展示品”转向“工具”。更多订单正在涌现:

同济大学825万元采购10台宇树机器人用于教学; 优必选签约东风柳汽20台仿人机器人; 均普智能获2825万元销售框架合同。

产量数据印证高景气

2025年1-5月关键数据:

工业机器人产量28.72万台,同比大增32%; 服务机器人产量530.59万台,增速回升至14%; 5月单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91万台,创下35.5%的惊人增速。

出口跃居全球第二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同比激增61.5%,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清洁、烹饪类服务机器人凭借智能化升级,横扫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03 双雄争霸:宇树与智元的国产化突围

宇树科技:技术派领跑者

业绩爆发: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突破10亿元(原全年目标),人形机器人贡献5亿元,实现从0到1突破; 全球化布局:2024年前海外收入占比70%,2025年国内订单升至50%+; 资本进程:5月完成股改,科创板上市加速推进。

智元机器人:资源整合高手

产能爬坡:2025年1月出货量达1000台,全年目标5000台; 资本运作:拟收购尚纬新材63.62%股份,为业务注入铺路(一年观察期后); 政商资源:创始团队含华为系与上海交大系,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技术路线分野:宇树专注极致运动性能(机器狗基因延续),智元强化人机交互与场景适配(华为技术加持)。

04 产业链掘金: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机遇

减速器:关节的命脉

中大力德(002896):智元量产供应商,国内唯一掌握行星/RV/谐波三大减速器技术企业,获2亿元精密组件项目加持; 恒工精密:连铸球墨铸铁材料市占率60%,成本比锻钢低30%,谐波减速器核心材料供应商。

刀具与轴承:精密制造基石

华瑞精密:宇树刀具供应商,推进“承包供应+售后”一体化模式,人形机器人刀具业务潜在市值达90亿元; 长盛轴承(300718):A股唯一进入宇树供应链标的,稀缺性验证下历史涨幅近10倍。

传感器与电机:感知与执行的灵魂

2025年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795.5亿元,韦尔股份、歌尔股份领跑; 伺服电机市场规模突破250亿元,新能源与机器人领域国产替代加速。

05 投资地图:四类标的把握产业红利

整机龙头:宇树(拟IPO)、智元(借壳预期)

核心壁垒:技术积累+场景落地能力,直接受益订单放量。

材料革命者:恒工精密(连铸球墨铸铁)

独特优势:成本低于锻钢30%,哈夫纳科同源材料,谐波减速器降本关键。

精密制造专家

中大力德:减速器全技术路线覆盖; 华瑞精密:刀具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创者。

场景先锋:珞石(工业协作)、优宝特(人形机器人)、海尔(家电场景)

山东军团:获政策重点扶持,区域集群效应显著。

06 风险警示:狂欢中的冷思考

技术迭代风险

波士顿动力、ANYbotics等国际厂商加速技术突破,若国产企业创新滞后,先发优势或快速消退。

产能过剩隐忧

乐聚机器人规划2025年交付2000台,宇树、智元各5000台,但工业场景渗透率仍低于5%,需警惕供给激增下的价格战。

估值透支陷阱

部分概念股PE超80倍,但实质业务占比不足10%。投资者需穿透三大迷雾:

订单是否具备持续性(示范项目vs规模化采购); 技术是否构建真实壁垒(专利数量vs工程化能力); 成本是否可控(国产化率超65%方具经济性)。

当宇树的H1机器人在中移动营业厅引导客户,当智元的远征A1在汽车工厂搬运零件,这场由政策、资本与技术共同驱动的革命,正将中国制造业推向智能化拐点。山东800万重奖整机企业,恒工精密60%的市占率,中大力德2亿扩产——这些扎根本土、面向全球的产业力量,正在证明:真正的产业机遇,永远属于那些在核心材料、精密制造与场景落地中构筑护城河的企业。

历史的进程总是相似:2010年智能手机爆发前夜,触摸屏厂商莱宝高科一年暴涨380%;如今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或许尚未到来,但减速器、传感器、专用材料等“卖铲人”已迎来黄金窗口。毕竟在技术革命的链条上,最先兑现利润的从来不是整机,而是那些卡住产业咽喉的核心部件。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