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新闻动态 148
欧洲集体抗议却怂了,中国意外成大国清流?
2025年7月15日,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一项“防务合作协议”。 这份协议名义上是为了应对“俄罗斯威胁”,实则将全球最大岛屿格陵兰岛的实际控制权拱手让给美国。
一夜之间,美军获得在格陵兰岛任意地点建基地、自由进出、司法豁免、免税经营等特权,丹麦只保留了名义上的主权。欧洲多国震怒,法国总统马克龙痛批丹麦“出卖欧洲利益”,格陵兰岛居民高举“美军滚出去”标语抗议,却被完全无视。
更讽刺的是,美国未费一枪一弹,仅凭一纸协议就实现了特朗普2019年“购买格陵兰”的野心。 这场赤裸裸的主权交易,彻底撕下了大国博弈的虚伪面纱。
美军三大特权:自由部署、司法豁免、税收全免
协议的核心条款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 美军获得“自由部署权”,可在格陵兰岛任意地点建立军事基地,无需丹麦批准;“司法豁免权”规定美军士兵在岛上犯罪不受丹麦法律制裁,直接由美国军法审判;“税收豁免权”则允许美军物资和承包商免税进出,美国公司在基地经营不受丹麦税法约束。
这种安排被欧洲外交官讽刺为“房产证归丹麦,钥匙归美国”。 丹麦左翼政党领袖怒斥协议“对国家有毒”,实质是主权被按在地上摩擦。
格陵兰资源宝库:稀土占全球1/4,石油顶310亿桶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野心绝非一时兴起。 这片216万平方公里的冰原下,埋藏着全球25%的稀土资源(约150万吨)、310亿桶石油和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 随着北极冰层融化,这些资源开采条件日益成熟。
更关键的是地缘位置。格陵兰扼守北极航道咽喉,未来可能替代马六甲海峡成为国际贸易新命脉。 美国北方司令部已闪电接管格陵兰军事指挥权,将其从欧洲防务体系中剥离,直接纳入北美管辖。
欧洲抗议沦为笑话:马克龙暴怒,欧盟声明“深切担忧”
协议通过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个拍案而起,指责丹麦“主动出让欧洲边界”。因为格陵兰是欧洲进入北极的最后跳板,美军掌控等于关闭了欧洲的北极后门。
欧盟紧随其后发表声明“深切担忧”,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口头反对。 但欧洲始终未采取实质性行动。 一位欧盟外交官私下坦言:“今日是格陵兰,明日又会是谁? ”欧洲的困境在于:安全依赖美国保护,经济与美国深度捆绑,即便主权受侵也不敢撕破脸。
格陵兰人怒吼:5.6万居民沦为大国棋子
最讽刺的是,作为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拥有自己的政府、语言和文化,却在这场交易中被完全忽视。 协议通过前,首府努克街头爆发抗议,民众高举“美军滚出格陵兰”“我们不是殖民地”的标语。
格陵兰自治政府总理穆特·埃格德多次强调“格陵兰属于格陵兰人”,但丹麦议会未给予任何表决权。 当地居民悲愤质问:“万一美军真要在岛上搞事,我们拿什么反抗? 靠爱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吗? ”
美国“合法殖民”套路:先威胁后协议
美国拿下格陵兰岛的操作堪称“合法殖民”教科书。2025年1月,特朗普公开威胁丹麦:若不“出售”格陵兰,将对丹麦征收“非常高”的关税,甚至暗示不排除军事手段。
半年后,美国通过“防务合作”协议实现了目标。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曾在2019年强硬回绝特朗普购岛要求,称其“荒谬”,但2025年却屈服于美国压力。 格陵兰岛从“非卖品”沦为“免费赠品”,只因丹麦无力对抗超级大国。
中美俄扩张对比:美国靠协议,俄罗斯靠枪炮,中国靠啥?
格陵兰事件凸显了大国扩张的三种模式:
三国路径差异引发国际热议:美国被批“伪善”,俄罗斯遭制裁反噬,中国则因“不扩张”赢得部分国家好感。
北极火药桶:俄罗斯已部署导弹,中美暗战稀土
格陵兰易主加剧了北极军事化风险。 俄罗斯外交部强烈警告美国“破坏北极稳定”,随即在北冰洋增派舰艇,并在沿岸升级S-400防空导弹系统。
资源争夺同样激烈。美国正游说格陵兰最大稀土矿商,要求“不得卖给中国企业”;中国则通过投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造破冰船等方式迂回布局。
曾被视为人类共同遗产的北极,正沦为大国厮杀的“冰封战场”。 而5.6万格陵兰人,成了这场博弈中最无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