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意昂体育介绍 57
宗馥莉最近的日子,过得比奶茶里的珍珠还“Q弹”——压力大,还得不停弹跳求生。
父亲宗庆后刚走半年,娃哈哈这艘大船还没驶出情感的迷雾,就一头撞进了家族、资本、权力交织的暗流漩涡。
如今剧情已经从“接班”演变成了“突围”,一不留神,就是连续剧更新:心腹高管被立案、家族成员海外起诉、商标悄悄改名、员工集体转合同……好家伙,这不是饮料企业,是《甄嬛传》现实商战版,每集都有爆点。
最新一集的主角,是宗馥莉的得力干将——严学峰。
宗馥莉最得力的 “左膀右臂” 严学峰突然被纪委盯上,这位同时管着宏胜集团生产命脉、还兼着近 190 家公司监事的核心人物,一夜之间被立案调查,连出国、辞职都成了奢望。消息一出,经销商群里立刻炸了锅:“这可是跟着宗馥莉干了十年的老人,负责货款回笼的讯尔城通公司就是他在盯,现在人被查了,我们的钱还安全吗?”
谁都清楚严学峰的分量。宏胜集团本就是宗馥莉一手打造的 “影子总部”,娃哈哈近七成的生产线、全国的经销商渠道都攥在这儿。从 2024 年起,宗馥莉就要求所有经销商把货款统一打进宏胜 100% 控股的讯尔城通,等于把企业的 “钱袋子” 直接交到了严学峰手里。现在这位关键人物出事,刚好赶在她推进 “去娃哈哈化” 的节骨眼上,难免让人猜测背后藏着更深的纠葛。
宗馥莉的 “改革大刀” 确实砍得够狠。2025 年 2 月刚过,大批老员工就收到了转签合同的通知,要把娃哈哈的劳动合同换成宏胜系公司的,不少人当场就急了:“我在娃哈哈干了二十年,突然变成宏胜的人,社保工龄怎么算?” 更让大家不安的是商标变动 ——387 件 “娃哈哈” 核心商标被悄悄申请转移到她持股 62.47% 的食品公司,同时 “娃小宗” 这个带着明显个人印记的品牌也完成了注册,有内部通知泄露,说 2026 年要逐步换成新品牌。
“这是要把老祖宗的家底改头换面啊!” 一位退休的生产厂长在职工群里发了长文,他提到当年宗庆后回购股权时,自己 “被自愿” 以 2.1 元 / 股卖了手里的股份,现在那部分股权成了占比 24.6% 的职工持股会资产,一群老同事正抱团要求恢复股权。可法院迟迟不立案,急得宗馥莉直接跑到最高法、最高检实名举报催办,这场内部纠纷闹得人尽皆知。
屋漏偏逢连夜雨,家族里的麻烦又找上门。7 月份突然冒出来三个自称宗庆后 “同父异母弟妹” 的人,拿着材料在香港和杭州同时起诉,张嘴就要分 21 亿美元的信托资产和娃哈哈股权。香港法院二话没说先冻结了相关账户,宗馥莉想动用资金都得法院特批。直到 9 月她接受专访才解释,账户里转走的 110 万美元是付越南工厂的设备款,可外界的猜疑早就传开了,有人甚至翻出宗氏族谱争论起血缘真假。
更尴尬的是股权格局成了 “三足鼎立”。国资握着 46% 的最大份额,宗馥莉只继承了 29.4%,剩下 24.6% 的职工持股会资产还悬着。有业内人士算过账,要是职工持股会最终倒向国资,宗馥莉的话语权就得大打折扣。这也是她急着推 “去娃哈哈化” 的原因 —— 把商标、渠道、人员都转到自己掌控的宏胜体系,就算股权没绝对优势,实权也能抓在手里。
可这番操作反而引来了更多质疑。之前 “今麦郎代工娃哈哈纯净水” 的热搜就闹过笑话,网友发现代工的水比原版还便宜,骂声一片。后来才知道,是宗馥莉关了十多家老厂,新生产线没跟上导致产能不足,只能找代工救急,结果又因为质检问题和今麦郎闹掰,好好的品牌口碑跌了一地。
现在消费者的吐槽越来越直接。超市里有人拿着 “娃小宗” 的样品说:“好好的娃哈哈不做,非要搞新牌子,是不是要变味了?” 还有人编了段子:“以前喝的是童年回忆,现在喝的是豪门恩怨,难怪感觉甜里带点酸。” 连经销商都在观望,有合作二十年的老商户坦言:“政策变得太快,货款打给宏胜心里没底,要是再折腾下去,只能转做其他品牌了。”
宗馥莉自己也不好过。一边要应付诉讼和调查,一边要稳住渠道和员工,8 月份还被曝出去境外度假,回来就立刻现身公司灭火。有人翻出她早年的经历,从 2004 年回国进娃哈哈,到把宏胜做成全产业链企业,再到推出 KellyOne 定制饮料,其实早就练过手。可这次接班面对的不仅是经营问题,还有父辈留下的人情纠葛和股权迷局。
这场风波闹到现在,最受伤的还是 “娃哈哈” 这三个字。从街头巷尾的 AD 钙奶到餐桌上的营养快线,这个陪伴了几代人的品牌,早就成了国民记忆的一部分。
现在最讽刺的是:娃哈哈忙着改名“娃小宗”,而老百姓心里,可能已经开始叫它“娃哈散”了。
宗馥莉能不能打赢这场仗?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继承,从来不只是继承股份,而是继承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