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意昂体育介绍 62
说真的,最近香港的夜,尤其是维多利亚港上空,跟平时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每天都有的“幻彩咏香江”,而是一些更沉,也更烫的东西。当那1200架无人机,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在漆黑的夜幕上拼出“日本投降矣!”这五个大字时,整个维港两岸,真的,就是那种瞬间安静下来,然后又瞬间沸腾的感觉。
那根本就不是一场秀,真的不是。谁会管它叫灯光秀呢。那是一整个民族的血泪,被硬生生地压缩进了15分钟,像一部快进的史诗,直接砸在你眼前,砸在你心里。我看到旁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阿伯,本来是拄着拐杖的,那一刻他站得笔直,手都在抖,嘴里念念有词,眼眶早就红了。旁边还有小孩子,可能根本不懂,就只是觉得好看,但那种气氛,那种在场所有大人都屏住呼吸的气氛,他们也感受到了。
表演并没有从胜利的欢呼开始,它偏要从最痛的地方揭开伤疤。先是“九・一八、勿忘国耻”八个字,冷冰冰地挂在天上,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思绪拽回去了。刚才还热闹的人群,一下就静得可怕,连孩子的吵闹声都小了。
然后,那些光点开始移动,它们在模仿,模仿卢沟桥的炮火,你仿佛都能听到那爆炸声。光影里,是先辈们用身体去挡子弹的影子。那几分钟,没人说话,所有人都仰着头,脖子都酸了,但眼睛一秒钟都不想挪开。当然,它也没忘了香港自己。无人机变成了一队战士的剪影,那是东江纵队,是香港自己的英雄。还有那场著名的“文化名人大营救”,那份惊心动魄,那份属于香港人的骄傲,都在天上重现了。它好像在告诉所有人,看,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我们香港人,从来没有站着看过。
从“全民抗战”到血流成河的“淞沪会战”,再到那让人扬眉吐气的“台儿庄大捷”,一幕幕,一段段,都是刻在骨头里的记忆。直到,一张报纸的头版在空中慢慢展开,是1945年8月15日的《大公报》。当那句“日本投降矣!”以一种宣告的姿态,定格在维港上空时,人群的情绪,彻底爆了。
真的,那已经不是表演了,那是一种共鸣,一种隔着时空的握手。维港两岸挤满了人,手机举得像一片发光的森林,每个人都想把这一刻录下来,好像怕它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我听到旁边一位从北京过来的樊小姐,她声音都哽咽了,说看到那几个字,感觉浑身的血都热了,这段历史,真的不能忘,不能!她一说,周围好几个人都跟着点头,偷偷抹眼泪。这种感觉,比看一百遍教科书都来得真实。
最好玩的是,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孩子就指着天上的图案问:“妈妈,那是什么呀?”父母们就在一旁,压低了声音,一点一点地讲,讲那段屈辱,讲那些反抗,讲那来之不易的胜利。爱国这种东西,可能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教,在这样的场景里,它自己就会像种子一样,种进孩子心里。不知道是谁,突然用音响放起了《歌唱祖国》,那熟悉的旋律一出来,人群里好多人就跟着小声哼唱,然后声音越来越大,整个海滨,都回荡着那首歌。
这场秀,选在这个时候,绝不是偶然。它更像一声喊话。前阵子,李嘉诚要把码头卖给美国财团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香港的《大公报》就敢站出来,连发文章质问,那股劲儿,就是香港的骨气。现在,这场无人机秀,又一次告诉所有人,香港和祖国的心跳,是在一个频率上的。
它也是喊给世界听的,尤其是喊给某些至今还在装糊涂的人听的。现在的日本,有些政客,甚至包括他们的新首相石破茂,还在那里扭扭捏捏,不肯正视历史。他们嘴里的“反思”,听起来更像是在懊恼自己怎么就打输了,而不是真的忏悔。没关系,他们越想捂住,我们就越要大声说出来。更何况,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中国了。马上要来的九三阅兵,听说有26个国家的元首要来,俄罗斯、伊朗这些大国都在,这跟美国费劲拉拢几个小圈子国家搞什么“亚太战略”,完全是两种气场。一个全民一条心的国家,没什么好怕的。
硝烟早就散了,但那种痛,那种精神,不能散。当看到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的图案,看到最后那朵紫荆花在空中璀璨绽放,你就会明白,我们今天站在这里,吹着维港的风,享受着和平,这一切,都是拿命换来的。守护好这份和平,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下一代人,推卸不掉的责任。
香港,用这片特殊的天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响亮,而且坚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