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意昂体育介绍 200
一想到那些看热搜都能搞得满脑袋“哎哟我去”或者“真是笑出声”,今天真是又刷新了我的耐心极限。赵勇宁愿带那伤得不行的李盈盈,也不愿带朱婷,我就想知道,赵勇指导到底是跟朱婷有仇,还是跟整个中国女排有仇?这操作真让人看得头大,队伍都快输了个底掉,球队连法国都打不过了,竟然还排除掉心里明明知道的绝对核心角色,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我看错了?还是别人都看错了?
谁都知道中国女排的奥运冠军队伍曾经风光无限,那时也是“全世界都怕我们”的节奏。可是现在?球员都快变“打酱油”的了。世锦赛连八强都没闯过去,说出这话都觉得难以置信。为什么会爆冷输给法国队?心理压力大?技战术跟不上?还是队伍缺少一个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主攻手?我看未必全是技术问题,更多时候是精神和胆识的差距。
就拿第二局24比22领先那个关键点说,竟然没有人站出来叫板法国队,那感觉就像看一场“人傻钱多”的比赛。给你个机会你都不敢顶住,结果被逆转了。朱婷在场上的话,那个局面是不是就不一样?谁心里没个数?曾经的朱婷,是不是还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是不是还能把比赛的节奏重新掌控到自己手里?
你说教练怎么想的?新老结合,本来是走向胜利的捷径。可偏偏很多教练不愿意这么做,原因复杂但其实也挺直白——训练时,队员水平分两层:老队员和新队员。老的会用,新的人还不够熟练。一旦换到场上,协调那点技术动作差异就像抹了个“别折腾我”的标签,那么一场比赛下来,结果就差强人意。
排球、篮球、乒乓球什么的都在走这条路。那你说教练没有大局观,怎么可能带出一个有战斗力的队伍?面对强敌时,带着一群“看缘分”上场,谁会觉得稳赢?就拿女篮亚洲杯来说,那一味用新人,不讲究整体战术,结果冠军变第三,真是搞笑。这个教训值得每个体育圈都记一记。
女排的事儿不是简单的战术堆叠,也不是热身打完脸都红了,关键还是队伍的结构问题。赵勇想快点打造新队伍,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好歹给年轻人试水,但问题是没有一个核心,在大赛的时刻一锤定音的人不够。李盈盈受了伤,队里没人可以寄望。朱婷的话题永远绕不开。
有人说,朱婷恐怕不太想为国家队再拼了。退役是意料之中,毕竟,三朝元老的身份也不像刚出道的小伙子那么“金光闪闪”。再者,年龄到了,状态是不是还能保障?我倒觉得,朱婷其实有带领大家走过关键时刻的潜质,只是她自己知道,身体的状态不允许再有太多折腾。换句话说,要是她早早就“说不”了,也没人怪。
我真好奇,赵勇到底是“真不想用”还是“用不着用”?朱婷的状态今年好,能打能拼,但三年后她还能保持吗?就算她状态还行,能打到2028年?估计连龚翔宇都还能拼,好歹那小伙子还年轻,今年28岁,后续还能再打五六年。而朱婷,毕竟年纪大了,身体上不会允许她一直“拼命”。
而且,不得不说,赵勇这操作跟陈忠和比,差了十八千百倍。陈忠和那时候,关键时刻就能抛开分数,带队士气即使逆境也能反败为胜。赵勇会不会也在琢磨“把年轻队伍快快打起来”,殊不知,结果是“年轻人还不够成熟”,打不出理想的战术。
女排问题不是只看一人,关键还是排协、体系、整个体育环境的问题。也别老盯着朱婷不放,队伍整体要的是大局观和持续性。现在的情况,谁愿意一股脑再拼一轮,还是得问一句:这么搞,粉丝还能买账?难不成真就这么让人失望、彻底看穿了这一套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