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新闻动态 106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有啥“门道”?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将再次迎来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跨越80年的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下军事实力、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要读懂这场阅兵的“门道”,得抓住几个关键维度。
历史与时代的“对话”:从抗战功勋到强军新貌
这场阅兵像一本“活的军史”,将历史记忆与时代创新紧密交织。一方面,抗战功勋部队集体亮相——“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等英雄部队,通过战旗方队、徒步方阵重现当年抗争场景;100名健在抗战老兵受邀观礼,其中102岁老人的手背布满弹痕,用亲身经历连接过去与现在。另一方面,新时代强军成果震撼登场——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首次以建制受阅,展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现代化指挥体系;装备方队以“新质战斗力集群”编组,凸显人民军队向世界一流迈进的步伐。
军兵种联合的“立体画卷”:从单一到体系的突破
此次阅兵在力量编成上实现革命性变化,联合作战成为核心关键词。徒步方队中,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独立兵种首次建制受阅,民兵、预备役与现役部队组成“三结合”武装力量,凸显全民国防理念;装备方队打破单一军种限制,防空反导模块整合预警雷达、红旗-9B等9型装备,形成全空域防御体系;无人作战模块整合陆、海、空多域无人机,展现智能化协同作战能力。空中梯队以“体系化作战群”登场,预警机、加油机、歼击机协同,演示从侦察到打击的全流程联合作战。
新域新质的“未来宣言”:从传统到智能的跨越
本次阅兵的装备体系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集大成者,80%以上装备为首次亮相。传统主战装备全面升级——99A坦克配备新型智能火控系统,实现“发现即摧毁”;远程火箭炮采用“储运发一体化”模块,射程覆盖300-500公里。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型作战力量:某型高超音速导弹以“钱学森弹道”突破反导体系,可全程滑翔变轨;无人作战方队包括察打一体无人机、巡飞弹,形成“蜂群式”饱和攻击;网电攻防领域的VE-37电子干扰车,能压制10公里内无人机集群通信,展示智能化战争核心能力。
和平与记忆的“温度传递”:从铭记到传承的延续
这场阅兵不仅是军事展示,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纪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国家博物馆“时空和鸣”数字展用VR还原卢沟桥事变,让年轻一代身临其境;《抗战家书》特展、口述历史纪录片《最后的证言》,从“全民抗战”视角重构历史;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大会将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观礼,凸显两岸历史连结。正如外交部所言:“这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全人类对和平的共同追忆。”
当战旗与新型装备同框,当老兵与青年军人目光交汇,这场阅兵传递的不仅是军事实力,更是民族从苦难中崛起的力量。它告诉世界:中国铭记历史,但不延续仇恨;中国追求强大,但始终守护和平。9月3日,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荣耀盛典,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向着民族复兴奋勇前进。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看点/新域新质力量/历史传承/和平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