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公共停车位变展位,二手车商占道经营,如此霸道要不得

2025-09-18 产品展示 139

相信不少有车的朋友都遇到过这种糟心事:开车出门办点事,在目的地附近转悠了好几圈,眼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是找不到一个能停车的空位,心里那叫一个急。

可您有没有想过,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车位,可能不是因为车太多,而是因为有些公共资源,被一些人当成了自家的“私有财产”?

最近在贵州安顺,就发生了这么一件让很多市民心里堵得慌的事,也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事情是这样的。

家住安顺的刘先生前些日子开车去经开区的西航路办事,那条路边上划着不少公共停车位。

刘先生心想这下方便了,可开着车来回找了一遍,发现所有车位都停得满满当当。

正当他准备放弃,打算停到更远的地方时,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几个位置不错的停车位上,停着的并不是普通的私家车,而是一辆辆崭新的二手车,车顶上还明晃晃地放着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安顺二手车批发,此车出售”的大字。

这下刘先生可想不通了,这公共停车位,怎么就变成了二手车的露天展销会了?

他觉得这事儿太不合理,本来就紧张的停车资源,被商家这么一占,普通市民还怎么停车?

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另一位市民周先生也表示,这些待售的二手车几乎是“钉”在了那些车位上,从早到晚地停放,完全是把公共马路当成了自家的生意场。

这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我们都知道,公共停车位是政府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利用公共道路资源设立的临时停靠设施。

它的性质是“公共”和“临时”,目的是为了让资源流动起来,今天你用,明天他用,解决的是大家出门办事的燃眉之急。

可现在,这些车位被商家用来做生意,一占就是一整天甚至好几天,这就完全背离了公共停车位设立的初衷。

这就好比公园里的公共长椅是给大家走累了歇歇脚的,结果有人搬来一堆商品在长椅上摆摊,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椅子是公共的,我为什么不能用”,您说这道理能讲得通吗?

接到市民的反映后,有记者专门去现场看了看。

情况确实和市民说的一样。

晚上七八点钟,还有三辆贴着广告的二手车停在那儿,其中两辆各占一个车位,还有一辆因为没抢到空位,干脆就直接停在了停车线外面,但车顶的广告牌依旧坚挺。

过了两天,记者上午又去了一趟,发现阵容更强大了,四辆待售的二手车整整齐齐地占了四个车位,像是在列队迎宾。

据了解,这些车位目前都是免费的,也正是因为免费,才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这家二手车公司的负责人黎先生。

黎先生的回应,听起来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

他说,那个地方是公共停车位,既然是公共的,那大家都可以来停,他停自己的车也没什么问题。

他还补充说,如果以后开始收费了,他也愿意交费。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让人迷惑?

好像他停得理直气壮。

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套说辞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他混淆了“临时停放”和“商业经营”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公共停车位允许的是市民的临时停放行为,目的是解决交通需求。

而黎先生把车停在那里,车顶上放着巨大的广告牌,长时间不动,他的目的不是“停车”,而是“展示商品以促进销售”,这是一种纯粹的商业经营行为。

公共资源是用来满足公共需求的,而不是用来给少数人牟取商业利益的。

如果允许这种行为,那是不是意味着,卖水果的可以把货车停在车位上当摊位,开饭店的可以把桌椅摆在车位上当外摆区?

那城市道路岂不乱了套。

其次,他那句“愿意交费”的说辞,更像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托词。

正因为现在不收费,他才钻了这个空子,享受着“零成本”的黄金展位。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个车位一天收费五十块钱,他还会不会心甘情愿地同时停上四五辆车,一停就是好几天?

恐怕他比谁都会算这笔经济账。

所以,他这番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反正现在免费,我占了白占,你们也管不着。”这种利用公共政策的漏洞为自己牟利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损害的是全体市民的公共利益。

这件事最终的处理结果,还是挺让人欣慰的。

记者将情况反映给了安顺经开区的相关部门后,经开区环卫处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他们派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并且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定性:商家的这种行为,属于“占道经营”,是明令禁止的。

这个定性非常准确。

“占道经营”指的就是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及公共场所从事经营活动。

路边的公共停车位,毫无疑问是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其用途有明确规定,绝不是用来开店做生意的。

随后,执法人员当场告知商家必须立即整改,把车开走。

商家也比较配合,将车辆移走了。

虽然这件事得到了解决,但它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和规划停车位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衡,有的城市甚至达到了每两辆车才拥有不到一个停车位的水平。

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寸公共停车资源都显得弥足珍贵。

安顺发生的这件事,其实是城市管理中一个很典型的“公地悲剧”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资源是公共且免费的时候,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都想去多占一点、多用一点,结果导致资源被过度使用甚至破坏,最后损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利益。

这个二手车商为了节省自己的租金成本,占用了公共车位,看似是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他破坏了公共秩序,也激起了市民的反感,从长远来看,对他的生意口碑也未必是好事。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呢?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执法是第一道防线。

就像这次安顺经开区环卫处的做法,反应迅速,定性准确,处理果断,就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让那些想打擦边球的人明白,公共资源不是法外之地。

其次,在管理上也可以引入更科学的手段。

比如,在停车位紧张的区域,可以考虑引入合理的收费机制,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供需。

例如,可以设置短时停车免费或低价,长时间停放则采用阶梯式高收费,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车位的周转率,把那些想把车位当“仓库”或“展位”的车辆“挤”出去,真正服务于有临时停车需求的市民。

最后,技术的进步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广智慧停车系统,通过地磁感应、视频巡查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每一个车位的使用情况,自动识别长期占用的“僵尸车”或经营性车辆,并及时向管理部门预警。

这样一来,不仅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也能让公共资源的使用更加公平、透明。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