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中国一词始于西周,周公测定洛阳“天下之中”,何尊铭文首次命名

2025-08-18 产品展示 182

“中国”一词首次出现在西周。

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用“宅兹中国”四个字,记载了周公营建洛阳的事情。

洛阳是西周的新都城,当时叫作成周,“宅兹中国”的意思是说,周天子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来治理国家。

天下之中就是洛阳,铭文上的中国,指的就是成周洛阳及其所在的河洛地区。

那么,当时的“中国”二字怎么写呢?

如图:

甲骨文时期:

“国”字,最早就像“或”字,不同的是没有下面那一短横。由戈和口组成。

戈,兵戈,武器 。代表武力和军队。象征着保卫和防卫的意思。

口,代表范围。象征着城池,疆域。

组合起来的意思表示用武力保护疆域。

金文时期:

金文中,口下面加了一横,表示土地、大地。并在口中增加了一个点。

后来又在外面画了一个圈,强调了疆域范围,象征着明确的边界。

秦朝时期:

秦朝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异体字,如“䆐”字,表示普天之下都是秦国的疆域。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规范了写法,统一写作“國”字。

唐宋时期:

武则天喜欢创造文字,比如她的名字“武曌”,那个曌字就是她自己新造的。

她把国字也改了,写成“囶”、“圀”、“囻”,不过没有推广开来就废了。

唐宋的民间书写开始出现简化,把里面写成“王”字,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囯”字写法用的时间最长,一直到民国都有这种写法。建国后,里面正式确定为玉,寓意着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家,不是君王的。

“中”字比“国”字更古老,它最初长这个样子,至于字形由来,解释有两种:

1、旗帜说

这是流传最广,认可度最高的一种说法。

最初,它是一面旗帜,商朝人用旗杆来测风向的画面就是这样。

3600年前的甲骨文里就有了中字,是最古老的几个文字之一。

后来商朝的首领在狩猎或军事行动时,常常站在旗帜处指挥。旗子慢慢有了中心、中央的含义。这个字形也有了定义。

那个“口”形表示插旗子的固定底座,也有居中的象形意思。

据说最早的旗帜是黄帝发明的,他在和炎帝的大战中,用树棍绑了一些羽毛高高举着,羽毛指向哪里,军队就攻向哪里。

这个时候的旗帜就有指挥和号召的作用,也代表了权力和权威。

2、圭表说

圭表是观测天象的工具。地上水平放着的是圭,上面有刻度,又叫圭尺。竖直立着的叫表。组合起来帮助古人对天象的认知。

立表测影时,要求不偏不倚,立在正中。一定要与地面垂直,否则影响精度。

世界上最古老的圭表是陶寺遗址发现的13根夯土柱,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缝隙来观测日出,从而推算节气。

陶寺时期的古人已经可以算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十个。基本的历法已经建立。

那个时候的历法掌握在统治者手里,圭表就是权力的象征。

据说尧帝传位给舜帝时,交给他的就是一把玉石圭尺,并嘱咐他牢牢握住中间。中字从尧帝口里说出。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舜帝在传位给大禹时也是如此。

夏朝建立后,“中”的概念已经从圭表引申为“中央”之意,讲究中正对称。

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代的都城。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中轴线”。所有建筑都沿中轴线对称分布。

这种宫城规制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不管是长安城,还是紫禁城,都是居中对称营造。

到了周朝初建,姬发不愿再住在西岐,命周公寻找天下之中,营建新都城。象征自己是天命所归,王道正统,以震慑诸侯。

周公手捧圭尺奔波数年,终于发现还得是在洛阳,这里日影最正,且距离四海八荒的道路里程都均等,绝对的天下之中。

于是周人在洛阳兴建新都,取名“成周”,预示着“成就周人王业”的意思。

七年后,新都落成,周人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迁入洛阳,连同祖宗庙宇一并迁入。

并大肆召见各路贵族,宣告天下,说“本王以后就住在这里,这里是中国,我将在这里发号施令,来管理天下臣民。”

有个叫“何”的贵族也到场参加此次省会,并得到了训诫和赏赐。

回到西岐后,他就用周王赏赐的青铜铸造了一尊酒器,把周王说过的话刻在了上面。16

这就是开头说的“宅兹中国”的故事。“中国”一词是首次出现。这时候的中字还像旗帜带着飘带。

到了战国时期,“中”字的写法有了很大变化,上面的飘带没有了。

秦统一文字,“中”字小篆体成为强制标准,竖笔下面带有波浪纹。

汉代隶书进一步转化,矩形变成方框,竖笔波纹变直,彻底脱离象形。

从此“中”字稳定,两千年再无变化。

鲜卑人迁都洛阳,自居为中华正统,取国号为“魏”,继承曹魏正统。

孝文帝拓跋宏说:“魏之先出于黄帝…河洛王里,光宅中国…”

一路走来,“中国”二字已经从“地理之中”变成了“天下情怀”。承载着所有的人对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

话题标签